易车原创 喜欢汽车的朋友都知道,日内瓦车展可谓是汽车行业的风向标,所以此次车展当中的概念车是全球的媒体和汽车厂商都会重点关注的对象。那么这些概念车究竟放出了怎样的信号?未来的汽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它们身上的各种配置什么时候会来到我们身边?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提前进入到未来的汽车世界去看看吧。
外观:炫酷不是说说而已,后视镜与门把手都消失了!
关键词:发光车标、多媒体后视镜、隐藏门把手、指纹触控开门、立体大灯
本田Urban EV概念车
这款呆萌的纯电驱动小车从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之日起就备受瞩目,从今年的展车上看,Urban EV已经十分接近量产版本了。而Urabn EV将采用纯电驱动,综合续航里程250-350km。从Urban EV身上我们能获取到很多来自未来的信息,比如说发光的Logo、多媒体后视镜、隐藏式的门把手等等。有了这些配置的点缀,使得整车的科技感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起亚Imagine By KIA概念车
而来自起亚的Imagine By KIA的外观也和Urban EV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车头部分的LOGO也具有点亮效果,同时它也采用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多媒体后视镜,看起来极为精致。起亚Imagine By KIA采用了对开门的设计,目测并没有使用门把手,而是采用了B柱触控的方式打开车门。
(起亚Imagine By KIA概念车车顶线条采用了LED灯带进行勾勒,我们可以幻想一下未来的车型如果用LED灯带代替现在的镀铬饰条会是一个多么炫酷的效果!)
标致e-Legend概念车
2018年巴黎车展上发布的标致e-Legend概念车如今依然热度不减,而定位为纯电复古概念车的它也采用了立体式的LED大灯、发光的LOGO与触控式的开门按键。
斯柯达VISION iV概念车
斯柯达VISION iV概念车在前后轴上装置了两个电动机,全轮驱动,实现零排放行驶。车辆输出功率高达225kW并按需分配到车轮,以提供动感而安全的驾驶性能。按照世界统一轻型汽车测试程序标准,车辆最高续航里程达500公里。
(而斯柯达VISION iV概念车的轮毂发光LOGO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我倒是很期待它动起来之后的效果。另外它的尾部虽然没有采用贯穿式的尾灯,但是尾灯线条与发光的LOGO结合在一起,也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内饰:要么极简,要么放眼望去全是屏幕!
关键词:连体大屏幕、悬浮式中央通道
本田Urban EV
说到内饰,我还是得从本田Urban EV开始,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它的内饰设计,这完全就是一个梦幻式的内饰,说它梦幻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华丽,而是在如此小的空间之内,本田的设计师将其利用到了极致,而且并不臃肿。相反地,日式的简约与现代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我真的很希望这个设计能保留在量产车当中。(当然了,将挡杆变成按键我有点不太喜欢)
日产IMQ概念车
IMQ号称Juke的原型概念车,那就说明Juke将大换脸了!这只是句题外话,我真正想说的是IMQ的内饰,它采用了对开门的设计(当然了,这个设计应该不会出现在量产车型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一体式仪表台,设计师用黑白两色简单勾勒出仪表板的轮廓,看上去很和谐却又现代感十足,这也许就是未来内饰的设计趋势,既简约又不简单。而且中央悬浮的通道又极大的增加了车辆的腿部空间,我认为在电子挡杆普及的今天,悬浮式的中央通道不再是遥远的概念了!
起亚Imagine By KIA概念车
是的,我们又要说到它了。如果说起亚Imagine By KIA概念车的外观不那么惊艳的话,那它的内饰真的可以让人惊掉下巴,在这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脑洞,想知道原因?看图说话!
看到这也没感觉多惊艳是不是?往下接着看!
没错!这个中控台布满了一块块的小屏幕,据悉,这个波浪形的中控台是由21个显示屏拼合而成的,这密密麻麻的对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可不太友好,但是它异形的方向盘倒是有点意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出行:无人驾驶老生常谈,飞行汽车没有新意?“骑”汽车您听说过吗?
关键词:无人驾驶、双人小型交通工具、飞行汽车、摩托汽车
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汽车了,但是生活因此而便利了吗?堵在五环上的人们会告诉你什么叫高速“大型停车场”,所以厂商也在积极的探寻着未来的交通解决方案,在此次车展上我也感受到了来自未来的出行方式。
Local Motors Olli
Oiil这款车是为了社区点对点通勤所打造的,据了解,这款汽车可以容纳 12 名乘客,使用了 4 个沃森 API (包括语音转文字、自然语言分类器、实体抽取和文本转语音),以便与车内乘客互动。它能够回答 “我能否带着孩子乘车” 这种简单问题,也能对 “把我带到最近的墨西哥餐馆” 这样的基本命令作出响应。当然,这款巴士是无人驾驶的,它依靠头顶的雷达实时扫描来达到无人驾驶的目的。
如果参照北京T3航站楼的无人驾驶小火车来看,无人驾驶的公共交通工具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雷诺EZ-ULTIMO概念车
这款无人驾驶的庞然大物仅仅能容纳三个人,看它的定位就能知其一二,它定位为奢华的点对点的工具(例如五星级酒店到当地的旅游景点),其实也不难理解,这5800mm身型的家伙还是别往城市里面扎了。
e.GO LUX
我们并没有e.GO LUX的详细资料,但是不难看出它的设计初衷。它是一辆拥有6个座椅一台电视的庞然大物,确切来讲,它是一个移动的会议室。我们可以幻想一下它的使用场景,如果会议与老板乘飞机的时间有冲突的话,就可以让秘书在e.GO LUX上安排一次会议,会议结束的时候就到机场了,两全其美。
西亚特Minimo概念车
Minimo这种东西怎么定义呢?它更像是如今的“老年代步车”(突然感觉老年代步车才是城市的未来???)它采用了前后双人的布局,既不占地方,又可以在城市中穿梭。它也采用了指纹识别的方式来开启车门,但是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车前面的LED显示屏和电子车牌,它可以优雅的提示行人——“您先过”或者是“注意有危险!”而且我感觉电子车牌也可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节省了实体车牌的成本,也免去了丢牌照的烦恼。
PAL-V飞行汽车
造一辆会飞的汽车(或者说是在路上跑的飞机)一直是工程师的梦想,而荷兰的这家公司就将梦想照进了现实!想象一下,在拥堵的五环上,自己腾空而起,望着堵车的“芸芸众生”......这感觉怎么样?就这个feel倍儿爽!(但我估计那个时候就会一辆辆“飞车”拔地而起,大家只是换个地方堵罢了,啧啧啧,我还是乖乖去挤6号线吧。)
雪铁龙AMI ONE概念车
它是一款纯电驱动的双门两座的微型车,同时也是一款专供城市移动出行服务的产品。根据雪铁龙官方表示,该车表达了雪铁龙对“自由”的理解,包括使用者的自由、出行的自由以及追求时尚的自由。据悉,AMI ONE CONCEPT可作租赁用途,定位人群是16岁以上的消费者,且无需持有驾照(具体需依国家法规而定)。
SVEN概念车
这个小方块是面向共享租赁市场的,采用了纯电动的驱动方式,单排2+1的座椅布局,并且采用了十分实用的侧拉门(欧洲停车位实在是太紧凑了)。但是据了解,这一台车的成本要17万之多,就这个高昂的成本,中国市场的奇瑞eQ分分钟教他做“车”。
本田TOMO概念车
这是一款由本田和都灵IED(欧洲设计学院)的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设计作品,Tomo在日语中意为“朋友”,学生设计团队给Tomo的定位是“能够满足城市环境的工作需求和城市外的自由休闲时间的交通工具”,所以他们就设计出了一款纯电动的微型皮卡。这个搭配倒是不太常见,我认为它在小巷或者是窄小的胡同里送货还是比较实用的。
ENGLER概念车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带来了我认为是最颠覆(也是最鸡肋)的“娱乐”型产品——摩托汽车!它既有汽车宽大的底盘又有摩托一样的手把。这不是把两类产品的缺点集合到了一起嘛!这家伙又没有摩托的灵活性,还没有汽车这种遮风挡雨的特性,脑洞太大,我服了!
总结:
人类永远对未来充满向往,这些概念车也会慢慢的成为时代的烙印。就像没有手机的年代,那些汽车厂商把电话安装在汽车上一样,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些现在看上去好似不切实际的概念车真的在你头顶呼啸而过之时,有可能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对未来充满希望吧!
来源:易车网
作者:王红掣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