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昨日(8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生产、批发、零售虽皆呈现同、环比小幅下降走势,但依旧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图片源自乘联会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同比来看,去年7月是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月,积压需求正处在爆发期,带来了很高销售基数,因此今年7月销量虽有小幅下滑,但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环比来看,历年7月销量大都是全年内的较低点,而今年7月销量却是前7个月中的次高点,环比6月只是温和回落,依旧表现强劲。”
图片源自乘联会
具体来看,生产方面,7月狭义乘用车产量达到210.1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4.3%。其中,自主品牌依旧维持高效生产,产量逆势同比大涨24%,环比增长2%。合资品牌则显著跑输市场整体,产量同比大幅下滑36%,环比下降16%。豪华品牌产量同比下滑5%,环比下降4%,走势稳健。
批发方面,7月,狭义乘用车共批发206.5万辆,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7.6%,与生产保持同步。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优势,在批发市场保持优势,7月共批发119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1%。合资品牌批发59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17%。豪华品牌批发表现明显落后于生产表现,7月共批发28万辆,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15%。
图片源自乘联会
零售方面,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77.5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6.3%,虽结束了前6个月逐级上涨的趋势,但环比6月高点只温和回落6.3%,是前7个月中的次高点。同时,历年7月大都是全年乘用车销售较为低迷的时期。此外,今年7月表现还成为仅次于去年同期的“历史第二好7月”,走势极强。
其中,自主品牌在7月零售94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1%,市场份额则相应提升至53.2%,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合资品牌零售59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1%,德系、日系品牌份额分别下滑0.8和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份额增长0.7个百分点。豪华品牌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20%,表现不尽如人意。
聚焦近年来乘用市场的两大增长极——新能源和出口,表现依旧亮眼。新能源方面,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4.1万辆,同比增长31.9%,环比下降3.6%。
图片源自乘联会
通过市场渗透率来看,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36.1%,较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的渗透率为59.7%;合资品牌新能源板块表现不见起色,渗透率仅5.1%;豪华品牌为20.3%。从零售份额来看,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零售份额达72%,维持遥遥领先的地位;合资品牌份额为5.5%,继续滑落1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延续热销态势。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7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共3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28.39%,所占份额逐步提升。分系别来看,自主品牌依旧是出口主力,7月共出口24.8万辆,占总量的八成。
展望8月,乘联会分析,工作日天数与同期持平,但部分车企的传统燃油车产能较为充裕,因此生产或将进入休整期。同时,上半年的车市大促销已基本结束,车市终端整体优惠幅度已基本回归正常水平。但从推升销量增速、维持曝光度等角度考量,不排除部分细分市场、品牌依旧出现逆周期加码促销现象。(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唐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