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出海”挖掘新增量,汽车智能化将成购买关键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梦宇 编辑:龙真 2024-06-13 09:20:32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仍经历着“价格战”“内卷”浪潮的侵袭。“当下,国内汽车市场既有增长,也有内卷,车企要构筑六大核心竞争力,用研发、产品矩阵、营销服务创新、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赢得未来市场竞争。”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惠南

在古惠南看来,现在是中国品牌冲高的好时机,“许多传统豪华车在新能源领域品牌溢价能力在下降,而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将成为用户购买决策关键点

智能网联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重点,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品牌最为聚焦的领域之一。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认为,汽车智能化已经触手可及,汽车电动化从市场启动到完成高比例市场普及,一共用了8.5年,预计汽车智能化将在未来4年-4.5年完全实现普及。“未来几年,智能化将成为用户购买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阿维塔科技总裁 陈卓

陈卓表示,随着新汽车要素的加入,汽车的产品和细分品类被重新定义。新豪华区别于传统豪华,要同时兼具高科技、高颜值、高价值三项要素。

“未来的汽车将逐步演进为四轮机器人,具备自然交流、自由移动、自我成长的基本能力。”极越CEO夏一平介绍,“在数据驱动时代,智能驾驶的迭代周期以周为单位,相信智能驾驶未来一定会改变世界。”

当然,智能驾驶的关键不仅是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安全。在夏一平看来,让用户真正了解、信任智能驾驶,知道智能驾驶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在日常出行中使用好智能驾驶功能,是智能驾驶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所有以智能驾驶为核心卖点的汽车品牌需要共同努力做的功课。

极越CEO 夏一平

以产品和用户为中心,在“卷”中合作

针对中国汽车市场“内卷”的现状,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认为,“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车企在“卷”的同时,不要忘记合作,“特别是涉及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寿命、汽车出海等问题时更需要合作。中国汽车产业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孕育着新的机遇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第一,市场从ToB向ToC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白热化竞争下,厂商普遍以打“价格战”而不是以创新和提高用户体验的方式来提高市占率,结果增量不增利;第二,消费从理性转向理性和情绪相结合,厂商应深入研究用户的多元化的需求,在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科技感等方面提供高品质产品;第三,传播从公域转向公域和私域相结合,当前营销深度“内卷”,流量为王,线上营销的作用被前所未有放大。

岚图汽车CEO 卢放

卢放认为,以用户为中心,打通线上线下,回归造车初心和产品技术本身的做法,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对于汽车营销而言,或许回归营销本质——将车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才是理性的选择。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汽车营销包括三个步骤,一是获取有效流量,二是足够的货柜展示,三是对应的销售能力。李想认为均衡地将获客、到店线索和有效转化成交结合在一起,才是持续经营的根本。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李想

依托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多层次“出海”挖增量

伴随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汽车出口逐渐成为中国品牌寻求第二增长极的关键领域。正如古惠南所言,“我们除了在中国竞争外,更重要的是放眼全球,参与全球的竞争。”

不过,我国汽车出口规模虽然在加速,但也遭遇了诸多壁垒。古惠南表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但其他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设置的壁垒也在加强,未来对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能会出现新的壁垒。

基于此,古惠南建议中国汽车品牌构建“出海”体系,建立国际发展人才队伍,做好产品、技术、文化等多层次“出海”。

陈卓则乐观地表示,过去全球市场上,包括日本和韩国的品牌,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都是先做性价比,再做价格的回归。“我觉得在这一轮电动化和智能化、差异化属性的支持下,中国品牌完全有机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我们在拓展海外市占率和市场容量的同时,有机会同步构建品牌。”(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梦宇/图片源于论坛主办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梦宇

编辑:龙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车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