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0年第一批测评结果发布
2020-08-11 10:51:54 字号:

7月23日,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以下简称“健康指数”)管理中心发布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2020年第一批车型测评结果。总的来看,测试车辆在车内健康方面的表现逐步提升。随着健康指数测试评价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在推进中国“健康车”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VOC/VOI管控技术升级

  本期测评结果显示,各车型在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I(车内气味强度)板块整体较好。

  在VOC测试中,各车型苯健康危害指标在常温、光照、通风工况下得分率均较高,甲醛健康危害指标结果差异主要来自常温工况,综合污染指标的扣分点集中在光照工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甲醛无法管控——部分车型在常温工况下甲醛散发量仅为国标限值的10%,即使在高温工况下甲醛散发量也较低,不超过国标对常温下甲醛的管控限值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出现了自健康指数发布以来首款VOC板块满分车型。据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管理中心技术负责人宫宝利介绍,VOC测评规程包括“健康危害”、“综合污染”两个评价指标,满分为70分。在本次测评的车型中,长城汽车魏派VV6(2021款2.0T两驱智享+)成为VOC板块首款满分车型,在常温、光照、通风工况下,车内“五苯三醛”的含量均得到较好管控,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测试结果看,VOI板块高强度气味物质的种类明显减少。绝大多数车型在常温和光照工况下车内气味强度和2019年整体测评结果相当,但从分析仪的谱图上来看,本期测评车辆车内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高强度气味物质的种类均明显减小。烷烃(直链、支链、环烷烃)及苯的同系物这类对健康危害较小的物质占据车内VOC物质种类的80%,虽也检测出部分酯类、醚类、醇类化合物,但无论从种类还是含量上看,均比去年同期测评的车型有了较大改善。

  健康指数管理中心认为,随着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相关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国家持续不断推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宣贯,主机厂也在不断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车内空气质量提升是必然。“健康指数将积极发挥检测的作用,引导企业更好地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针对如何提升车内污染物管控的问题,健康指数管理中心建议车企要从材料生产工艺和材料储存运输上加以管控,制定一套针对不同材料、部件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EMR成绩优异 解除消费者疑虑

  得益于消费者对电磁辐射的日益关注和各主机厂对该性能管控的提升,在EMR(电磁辐射)测评中,本期综合成绩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为响应消费者关切的问题,还针对“中控大屏区”电磁辐射工况开展测评。结果显示,本期测评车辆中控大屏区域低频磁场辐射均在测量设备低噪水平,且中控屏幕大小与其低频磁场辐射大小并无明显关联。这说明,网络流传的“大屏辐射大,对身体有害”的说法并不科学。

  在宫宝利看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汽车消费升级,人们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辆理想的汽车,需拥有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智能化等多种属性。同时,由于人们在车内的时间不断延长,车内环境健康水平已成为消费者新的关注点。尤其是各种黑科技在不断丰富车内空间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隐忧。“这时候就需要有关检测机构积极作为,拿出科学的结论,解除消费者的疑虑,引导正确消费。”

宫宝利表示:“健康指数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通过对市售主流车型的测评,使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获得与汽车健康问题相关的一手权威测评资料与测评结果,真正构建‘消费者-主机厂-国家机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车辆健康水平提升,得到了行业、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汽车企业都推出了提升车内环境健康的新技术、新配置,如内饰抗菌材料的使用、配装杀消毒装置、提升空调滤芯的过滤性能、智能空调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调节、驾乘人员体征监测等。从本期健康指数的测评结果来看,车内环境健康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更多智能化技术也在逐步普及应用,“健康车”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测评维度不断丰富完善

  健康指数基于消费者的用车场景、车内影响驾乘人员身体健康的污染物类别,并结合国内外成熟的测试、评价方法及发展经验,对国内在售的车辆进行健康评价,旨在向消费者传递“健康车”和“健康用车”理念,普及车辆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车”消费。同时,面向车辆设计制造企业,提供优化车辆健康环境的技术引导和测评结果分析解读,由此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为行业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步大力开展消费者教育和科普,科学引导全社会对车辆环境健康的认识,最终将推动汽车“健康化”技术不断发展。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关注健康、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越来越多汽车消费者开始关注车内环境的健康。车企也加大了对车内空气质量等的管控,大力推进健康材料的使用,加强研发各种类型的车内空气净化系统,特别是在疫情后纷纷推出空气净化产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主机厂在前端进行严格把控,汽车健康指数在中端进行严格监督,消费者在终端进行严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汽车健康防护闭环,促进汽车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据了解,随着汽车健康指数研究的不断深入,测评规程也在进一步完善。车内颗粒物(PM)测试评价规程已经向外界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近期正式发布;车内致敏风险(VAR)测试评价规程也已经通过数轮技术研讨和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稿会在今年发布;健康指数管理中心还将启动新一轮指数测评研究工作,其结果将在年底向社会公开发布。与此同时,健康指数测评体系会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更新,继续深化和其他行业的合作,并不断跟踪车企改善车内环境污染的新技术,适时推出评价手段,继续完善测评体系。未来,汽车健康指数的测评维度将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王红掣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