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围观!宇通无人驾驶巴士进驻黄花机场开启载人测试
2021-06-17 09:30:22 字号: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视频。

红网时刻6月17日讯(记者 周宇广)无人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事实上,如今许多民用车辆上所搭载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就是低等级的“无人驾驶”了,这些技术可以协助人们在某些特定道路环境下实现短暂的“无人驾驶”。那么,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究竟何时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呢?

微信图片_202106162110292.jpg

宇通无人驾驶巴士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机坪内部进行载人测试。

6月16日,“湖南机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成立。一辆名叫“小宇2.0”的L4级无人驾驶巴士,也同时开进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机坪内部开展测试,第一阶段该车将主要用于机坪内员工通勤、机组人员的摆渡、散客接驳。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这也是国内首次无人驾驶巴士进入机坪内部进行载人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机场”建设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正因为如此,以“齐谋发展,共画未来”为主题,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安全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优化服务品质、解决运行保障实际需求”为目标,在湖南机场集团、宇通客车等六家企业共同参与下,“湖南机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得以成立。

微信图片_202106162110295.jpg

湖南机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联盟签约仪式现场。

联盟成立后,基于机场运营环境,宇通还将在自动驾驶人员摆渡、新能源、智能充电、各种设备自动对接飞机、飞机自动引导等领域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展开深入合作,探索机场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持续加码智慧运营及相关产品投入力度,全力构建“智慧型”机场新生态。然而,机场运营安全标准高、入场流程严,本次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全新场景成为一项集合了各种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在机场这一特殊场景中,自动驾驶的落地过程,其商业化难度和技术门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高阶”。

一方面,机场占地面积大、作业车辆多、运营工况复杂。另一方面,在传统运营模式中,机场车辆调度大都依靠人工管理模式,场内作业车辆的运营,往往取决于驾驶员经验以及车辆状态。而“无人驾驶+智慧机场”的创新应用,可以提升机场运输效率,科学避免人为失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机场安全保障效率。

微信图片_202106162110293.jpg

这次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投入测试的宇通无人驾驶巴士小宇是行业首款正向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车辆取消了方向盘,具备自主超车、自动避障、超级巡航、精确进站、自主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满足全天时、复杂交通流通行需求,最高车速达到40km/h,适应大雨、中雪、大雾及天气,主要面向园区、景区、城市开放道路等场景应用。

据宇通工作人员介绍,小宇2.0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不依赖基础设施,可快速完成部署。在自动驾驶领域最为核心的感知与定位层面,小宇2.0搭载高线束激光雷达、高动态模组相机、高分辨毫米波雷达,实现了250米范围的多重冗余感知;同时针对各种路况下的数据,小宇2.0具备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略,可对感知的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准确度达到99%以上。

微信图片_202106162110291.jpg

此外,基于GPS和激光SLAM融合生成的高精度地图,结合车身传感器进行实时定位,小宇2.0在高楼区、高架桥下、隧道内,廊桥下等GPS信号弱的区域,可保持厘米级定位精度,能充分满足机场运营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客车研发、生产制造企业,同时也是自动驾驶巴士领域的行业先行者,2015年,宇通实现了全球第一台自动驾驶大型客车在开放道路交通条件下全程无人干预的成功运行,2018年先后研发完成L3级10m-12m纯电动智能网联客车和L4级微循环车,2019年宇通L4级微循环巴士在郑州开放道路正式落地常态化运营。

公开数据显示,宇通的自动驾驶车已在海南博鳌、海南三沙、郑州智慧岛、广东广州等多地安全运营超过700天,累计接送乘客36万余次,累计安全运行11万余公里。

来源:红车网

作者:王红掣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