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汽车进入存量时代 车企为何还扩产能?

来源:爱卡汽车网 作者:云中漫步 编辑:redcloud 2019-05-20 09:38:58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5日,多家媒体报道,大众汽车正在中国建设两座工厂,分别位于上海安亭和广东佛山,总产能60万辆,或将从明年开始投产。

而就在此前的一周,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将投资113.29亿元,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进行扩建,未来将新增40万辆产能,计划2022年全部建成投产。

两起增产项目并不足为奇,但是,在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产业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过度的阶段,似乎车企本该考虑降成本、控制产能,但反倒却在此时扩产能,又是为何?

汽车进入存量时代,车企为何还扩产能?

销量增速放缓 车企却纷纷扩产能

去年,中国车市销量在连续增长28年后,迎来首次同比下降。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销售2808.1万辆,同比下降2.8%。进入2019年,低迷走势仍在持续。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4月,乘用车累计零售同比下降12.1%,为835.3万辆。

不过,车市降温背后,不少汽车厂商仍在大力扩产能,看似是与这种趋势唱反调。除了前面提到的大众汽车、广汽丰田外,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等汽车厂商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

在中国品牌中,去年初,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郑州工厂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产能规模提升一倍。上海临港、南京浦口、郑州三地工厂整体总年产量超过120万辆。

荣威RX3郑州工厂正式下线 将11月上市

去年7月,吉利控股附属公司浙江吉润以32亿元,对大江东项目、贵州新能源项目、DMA项目分别收购100%的股权,三大收购项目的落地,使吉利汽车的总产能进一步扩大。

合资品牌中,去年8月,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汽-大众第四个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该基地年产能30万辆,投产后,一汽-大众年产能突破300万辆。

今年3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升级项目(大东工厂)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显示,华晨宝马决定在大东工厂新厂区再次实施改扩建项目。据悉,此项目完成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将增加年产能24万辆。

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奠基 2022年投产

去年7月,有消息称,丰田汽车正在考虑扩建其在中国的合资工厂产能,以使其年产量到2020年时达到200万辆。

除了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外资品牌也力求自建厂,或通过增加合资品牌的产能,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比如,为了保证首款电动汽车EQC的大规模量产交付,奔驰计划新建8座电池工厂,其中不乏中国市场。

而宝马、丰田、大众等外资品牌均通过对其合资品牌投资扩产,来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广汽丰田2019款雷凌 双擎

产能扩大背后有何诱因?

产能扩大背后有何诱因?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市场空间进一步收窄的背后,为何仍然挡不住一些品牌不断在中国扩大产能呢?

需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扩产能,也有不少品牌由于销量不高,或消化过剩产能,而选择投产其他车型。比如,2018年5月份,北京奔驰战略重组项目总投资119亿元,打造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而该106万平方米的基地就原为北汽绅宝生产基地。此外,不少受整体车市低迷影响较大的企业,不再继续扩大产能,而是采取自保的方式来静观市场变化。

去年和今年扩大产能的,也大多是销量未受到过多影响的企业,甚至有些品牌销量还逆势上扬。比如,吉利汽车2018年销量较2017年涨幅22.5%,上汽涨幅29%,广汽丰田涨幅31.8%,一汽-大众涨幅2.1%等等。而这些企业在去年和今年,更是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

吉利CMA工厂

无论自主品牌也好,合资、外资品牌也罢,无外乎早已意识到当下的全球汽车市场变化,与汽车产业的变革。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不仅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走势下滑,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2018年乘用车年销量均有所下滑,而法国、美国、日本等虽有所增长,但也仅是小幅增长。此外,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多变、各国环保排放法规的日趋严苛,一定程度上给各国汽车销量带来了更多压力。

在全球市场愈发低迷的背景下,尽管中国汽车销量也在走低,但仍然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在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过渡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红利时期。

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2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快速培育的结果。这也使得更多的中外汽车品牌,力求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期,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这也是很多品牌不断扩大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淘汰赛进入倒计时?扩产能有何长远意义?

整体上看,越是销量好的汽车厂商,越是在扩大自己的地盘;反之,越是销量不好的厂商,越容易采取保守不扩张的做法。而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强者的地盘逐渐扩大,强与弱之间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可以说,从眼下的扩产能便能够看到一些强势品牌正在积聚能量。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当前一些汽车厂商在加速扩产能,也是存量市场状态下,对未来利润的一种保守投资。该人士分析道,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一些厂商通过扩大产能,来以相对未来而言较低的价格获取一部分生产基地。如果扩大的产能能够保证基本的生产供求,则是充分利用了产能;但如果未来产能过剩,扩大的产能变成了闲置,则可以将原有更低价格购买或租用来的产能进行出售或转让,一定程度上,通过土地转让来从中弥补因为销量低而造成的损失。这也可能是进入存量市场下,汽车厂商的另一种生存之道。

不过,这种说法是否能够代表未来的一种选择,还有待观望。但我们看到,海马汽车在5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开出售位于海口市的284套闲置房产,账面原值为3089.99亿元。财报显示,2018年,海马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3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4.65%。

参观海马智能工厂

可以看出,房产所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覆盖该品牌的亏损。也就是说,当前的扩产能、建工厂、甚至车企投资房产等诸多领域,都是对不确定未来的一种“广积粮”的做法。

但话说回来,如果一个造车的实体企业,将心思用在占地扩产上,那就脱离了一个传统汽车实体企业的本质。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看到,企业扩大产能后,能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车。


来源:爱卡汽车网

作者:云中漫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车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