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单曲的下载量、电影的票房成绩,还是产品的销量,积累的数字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事物本身的好与坏,但确能足以说明它被人们接受的程度。而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这四款车型在销量方面就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纵使在SUV当道的国内,它们的月销量仍能达到两万台以上的水平,下面咱们就来简述一下这几台的具体表现。
上汽大众-朗逸
厂商指导价:9.99-16.19万元
朗逸外形依旧延续了典型大众车型中庸大气的设计理念,多条辐的镀铬进气格栅增强前脸横向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层次感。全车系配备LED的远近光灯,配置相对到位。车侧平缓的线条,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虽说设计并无太多过人之处,但国内的消费者往往对这种传统沉稳的造型风格青睐有加,完全符合符合当下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标准。
中控台采用多条平直的线条组合的设计风格,配以镀铬与烤漆装饰,突显精致之余让中控台整齐且富有层次,更符合主流审美,方向盘还是大众熟悉的三辐式方向盘。8英寸中控屏搭载新版本的MIB多媒体娱乐系统,触控速度够快,界面内容也一目了然,操作上手度极高,支持CarPlay、CarLife等多媒体功能,而且还支持无线CarPlay,实用性方面更强。
座椅采用了皮/织物混搭材质的设计,与身体接触的部位都有较强的防滑性,且座椅自身填充物软硬适中,座垫的承托性还不错,在舒适性方面也经过了慎重考量。后排配备独立出风口,以及双USB充电口,不显寒酸。前排和后排的乘坐表现,无论是头部空间还是腿部空间都属于同级别标杆级水准,车内乘坐空间宽敞,除了后排地板中部隆起程度偏高之外,找不到其他明显的弱点。
在最新一次年代改款之后,朗逸的动力配备缩减为“1.4T+7DSG”和“1.5L+6AT/5MT”两种,其中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0马力,最大扭矩为250牛·米,而1.5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3马力,最大扭矩为145牛·米。
1.5L自然吸气的动力应对日常使用自然仅仅是够用的水平,不过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倒是会有所补偿,而如果您很在意动力,那么“1.4T+7DSG”自然不用过多担心,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之后,这套黄金动力组合的匹配性已经完全成熟。富有一定韧性的悬架能更好地对车身起到约束,朗逸配合转向的运动趋势很容易预测,而且侧向支撑性显得也比较足。另外,悬架能很好的过滤掉路面的振动,很适合长期走烂路,柔软的座椅也会吸收一部分振动,乘坐舒适性依旧足够让人满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北京现代-伊兰特
厂商指导价:9.98-14.18万元
伊兰特是这四款车型中最新上市的一款,回归“伊兰特”名称,且彻底终结了在国内四代同堂的局面。外观方面,可以说,前卫的设计成了它很大的一个卖点。车头部分极度扁平化,设计完全有别于市面上任何同级车型,再加上车身运用了更多复杂的直线条,整个外形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溜背式的车身造型非常运动,加上由折面形成的大尾翼,视觉效果非常突出。车尾的贯穿式尾灯同样很有个性,加上车尾英文标识的设计,使得整个尾部很有档次感,论设计,全车已经不足以用一个“犀利”来去形容了。
内饰方面,伊兰特的内饰风格也是非常时尚,车内整体布局简约合理,横贯式空调出风口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们的视觉宽度。双10.25英寸双联屏的设计更是增强了车内的科技属性,车机功能丰富程度和使用流畅性也都有上佳表现。再加上车内深浅撞色的搭配,整体的氛围感受比较舒服,还算比较让人满意。
座椅造型很有特点,支撑性比较均匀,且电动调节和电加热功能比较集中在主驾驶位上。前排的头部空间和后排大于两拳的腿部空间不输同级任何竞品,但过于追求造型的车顶影响了后排头部空间的发挥。再加上黑色的车顶,给后排乘客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丝压抑感。
动力方面,伊兰特提供“1.5L+CVT”和“1.4T+7速双离合变速箱”两种动力系统。1.5L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马力,最大扭矩为143.9牛·米,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0马力,最大扭矩为211牛·米。
不要被它激进的造型所误导,无论动力、操控还是乘坐舒适性,它的主旋律依然离不开“居家代步为主”这个中心思想。动力的匹配表现符合预期,依旧保有着一流大厂的水准,动力输出柔顺的同时油门响应也足够积极。底盘的调校风格明显是根据国内综合路况所考量,能应对烂路等复杂路况条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东风日产-轩逸
厂商指导价:9.98-14.30万元
轩逸从远处看真的很容易跟自家大哥天籁搞混,只有从侧面才能明显看出与天籁在车身尺寸方面的差别。它同样采用V-Motion 2.0的设计语言,扁平化、动感化的设计理念是它最大的特点。LED前大灯的造型很有个性,搭配V字型前脸,给人一种凶狠的感觉。多条锐利的腰线纵横交错,通过线条构成块面,营造出十足的肌肉感。不过尾部过于溜背设计的造型,部分牺牲了后排的头部空间。
线条感丰富的内饰造型以及更吸引眼球的配色,使得车内的乘坐氛围温馨而又充满活力。中控台的设计谈不上有多复杂,但是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以及层叠的设计还是能带来不错的流线感和层次感。另外,大部分覆盖材质虽然摸上去偏硬,但视觉效果看起来并会有过分的塑料感这一点做的不错。配置也与时俱进的有所提升,8英寸的高清电容触控屏内搭载了Nissan Connect超智联科技系统,语音系统、远程控制车辆等功能都有所配备。
乘坐舒适性一直都是轩逸的保留曲目,如果天籁算是“大沙发”的话,那么管轩逸叫“小沙发”应该不会引起什么争议。无论是人体工程学设计还是座椅尺寸、柔软度都是同级上佳的表现。乘坐空间方面较上一代也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身高偏高的体验者坐入车内都能有相当不错的空间表现。
轩逸全系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马力,最大扭矩为159牛·米,与之匹配的是CVT变速箱。
全系标配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算得上是轩逸的传统了,彻底放弃运动和操控,完全追求经济性和舒适性,是这款车销量致胜的秘诀。虽然动力不强,但是轻快的油门加上CVT变速箱的高效,开起来还是有着有条不紊的节奏的,很容易上手的特点,也会让你在驾驶它时找到爽快的感觉。轻柔的转向符合预期,任何年龄的男女老少操作这款车的方向盘都不会感到乏力,而舒适至上的底盘调校风格更是会让你找到惬意的感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一汽丰田-卡罗拉
厂商指导价:10.98-15.98万元
基于TNGA架构所打造的新一代卡罗拉,颠覆了以往卡罗拉略显保守,走居家亲和路线的风格。设计风格上明显更加侧重年轻运动。更加扁平化的车头有着一张凶悍的脸,几分夸张的造型点缀带来了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前低后高的车身设计营造出了一种向前俯冲的视角,这也是紧凑型轿车惯用的设计风格,侧面和车尾有棱有角。相较来说,尾部简洁的线条设计,反倒有些90年代日系车的韵味。
卡罗拉在内饰上采用了新的布局、配色以及用料,新鲜感相比老款提升不少,但总体家用温馨的风格没有变。虽然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车内还是有比较强的塑料感,但从实用性角度来说,也比较符合该车型的定位。除顶配车型搭载的12.1英寸的中控屏外,其他版本车型均配备8英寸和9英寸屏幕,显示屏集成了大部分的娱乐功能,满足日常使用。另外,车机的扩展性问题也依然存在,全系车型不支持CarPlay,且只有部分车型支持CarLife,这对习惯了使用苹果手机的车主来说是个不利的因素。其他方面,全系均配备了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和发动机启停技术等。
高配车型车内会有双色拼接效果的真皮座椅,看上去更具深度的层次感,乘坐起来还是我们熟悉的标准丰田风格,包裹和支撑都不错。当然,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豪华感的话,那么表面体感温度相对没那么受天气冷热直接影响的织物座椅其实也不错。乘坐空间表现相对来说并不是卡罗拉的强项,无论前排还是后排,头部空间腿部空间表现都表现得过于中规中矩。
动力方面,卡罗拉提供了三种动力总成选择,分别是“1.2T+CVT变速箱”、“1.8L+E-CVT无级变速箱的油电混动系统”和新加入的“1.5L+6MT/CVT无级变速箱”。1.2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6马力,最大扭矩为185牛·米。1.8L油电混动系统综合功率122.4马力。新加入的1.5L动力最大功率为121马力,最大扭矩为148牛·米,由于它属于三缸发动机,因此,国内消费者接受起来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总体来说,卡罗拉保持着老款车型上那种轻松好开的基调,无论新手还是老司机,都很容易在初次的接触当中,找到惬意的感觉,并很快适应它的驾驶节奏。而基于TNGA架构之后,它在操控和舒适性方面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驾驭感更强,驾驶者对极限状态下车辆的控制也显得更加从容,升级多连杆悬架的全独立悬架系统也能有效应对各种路况颠簸的侵袭,改善行驶品质。
全文总结:这么多年风里雨里,让国内的这几大主机厂早已认清楚形势,虽说宣传上总脱离不开什么“个性”、“激情”之类的迎合年轻人之类的辞藻来突出卖点,但实际最终真正走量的车型却都是讲的舒适安稳、省油顾家的风格。因此,若您预算在10-15万元左右,看重合资车型的背景和可靠性,在解决从A点到B点的交通问题同时,还能更好地照顾到您和您的家人,那么上述的这四款车型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选择。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车义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