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追星者|从油菜地到人民大会堂,沈昌健的油菜地种出了新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龙真 编辑:李雅婷 2025-03-24 17:29:4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浩瀚宇宙中,有人追逐星辰的轨迹,有人以凡人之躯成为地上的星光。今年3月,吉利星愿联合红网在湖南开启“追星者计划”公益行动,深入全省十四个市州,展示六个来自不同领域的“追星”故事,他们以热爱为火种,以使命为灯塔,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突破,在各自的领域点燃璀璨星河。

1.jpg

【相关阅读】

致敬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你 吉利星愿开启湖南“追星者计划”公益行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龙真 常德报道

第一次见到沈昌健便被他那爽朗的笑声吸引,如他的油菜花一样灿烂。

3月,春意渐浓,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的油菜花田里,五彩的油菜花海随风摇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油菜种植大户沈昌健站在田埂上,伴着那爽朗的笑声,自豪地跟大家介绍着自己的成果。

40多年来,沈昌健与父亲沈克泉接力研究油菜育种,从“泥腿子”成长为“农民科学家”,从油菜地走到了人民大会堂。

1.jpg

从“泥腿子”到“农民科学家”

沈昌健的油菜科研之路始于1978年。当时,他的父亲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偶然发现了几株野生油菜,植株壮硕、分枝繁多,这一发现让父子俩萌生了培育高产油菜的梦想。从此,沈家两代人开始了漫长的科研探索。

农民搞科研,尤其是接力坚持了40多年,沈家的艰难可想而知。

缺仪器,他们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缺人手,母亲、爱人一起上阵;缺经费,变卖家产,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缺技术,他们一有时间就到长沙、武汉、成都、北京等地,向各地油菜专家教授拜师请教……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如今他们已经培育出了“贵野A不育系”“沈杂油1号”等多个高产油菜品种,其中“沈杂油1号”更是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审定,成为国内首个由农民自主培育并通过国家备案的油菜品种。

2016年,沈昌健研发的杂交油菜种子,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33天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后返回地球。

捧着从“太空旅行”回来的油菜种子,沈昌健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种子一颗颗地种到地里。惊喜降临了:这些“太空油菜”开出了地球上罕见的彩色花朵,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jpg

如今,“太空油菜”已经在沈昌健的育种基地里繁殖到了第七代,性状逐渐稳定。“我们会继续多代筛选、审慎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为中国人提供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努力让油菜地里长出‘金子’来!”沈昌健对此满怀信心。

从油菜地走到了人民大会堂

从2018年起,沈昌健的履历上又新增了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从田间地头来,沈昌健的发言和建议都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我是农民代表,始终关注农村。”沈昌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次到北京参会,他都乐意向其他代表介绍自己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和他们分享关于乡村振兴的所思所想。油菜花田里的民情民意,被沈昌健带进了人民大会堂。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沈昌健提出“用产业化的模式组织油菜生产,用市场化的眼光培植油菜产业,用农业机械化耕种降低油菜生产成本”的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重视。2021年,仅临澧县就投入了8000万元用于4.2万亩农田改造,为油菜种植打好基础。

2023年,他连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继续为“三农”问题发声。

3.jpg

今年全国两会前,他早早开始调研,走访群众200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多条,准备了加大设施农业基础配套建设、适度调整农村土地分配政策、支持林果业发展、重视农村养老等建议。

钻研油菜之初,沈昌健和父亲是希望农民“有油吃”,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沈昌健希望油菜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沈昌健看来,油菜花不仅是风景,更是老百姓的“钱袋子”。

“下一步我还要继续加大油菜科研力度,尽快推动这些‘金种子’转化成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新贡献。”沈昌健说。

来源:红网

作者:龙真

编辑:李雅婷

本文链接:https://auto.rednet.cn/nograb/646947/68/148100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车网首页